武松为什么不把王婆同潘金莲一起杀了
《水浒传》中的武松,其传世的杀嫂为兄报仇的故事,历经数百年,仍然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其中,潘金莲的形象更是被誉为千古第一淫妇。
大家都知道,潘金莲与西门庆的奸情,导致了武大的死亡。武松为兄报仇,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但在这起事件中,还有一个关键人物——王婆。她的贪婪和狡诈,诱骗潘金莲与西门庆通奸,甚至出主意毒杀武大。可以说,王婆才是整个事件的罪魁祸首。
令人奇怪的是,武松并没有亲手杀掉王婆。他选择将王婆押送至官府,交由官府处理。这是为何呢?
武松在安排后事时,表现出了他的理智。他对邻舍的人坦言自己的罪行,并请求他们见证。他上楼取出两个箱笼,打开后交给四邻变卖,用作随衙之资。他这样做,是为了搜集证据,走法律程序为兄长报仇。官府收了西门庆的贿赂,不为他做主。武松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手段才能报仇。
于是,他设下酒席,询问口供,先杀了潘金莲,再斗杀西门庆。他的行动已经证明,他杀潘金莲和西门庆是因为已经料到官府会包庇西门庆。但他没有杀王婆,因为他十分清醒。他知道,西门庆一死,王婆没有了靠山,官府不会包庇她。他相信法律会给予王婆应有的制裁。
事实上,王婆最终被朝廷判处剐刑,还要被骑木驴游街。这个下场比死在武松手里还要惨很多倍。武松心里清楚,哪些人必须杀,哪些人不用自己动手。他在报仇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理智。从他对街坊四邻的嘱咐中就能看出这一点。
当他在张都监的府里杀红了眼,完全失去了理智,处于一种疯狂的状态,才大开杀戒。如果彼时王婆在场,她也难逃一死。武松虽以义气著称,但在报仇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知道哪些人必须死,哪些人不用自己动手。这种理智与冷静,让人不禁对武松心生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