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办公室游戏攻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必备
机关事业单位公文排版宝典:邓智宁分享
南充市顺庆区西门市场管理办公室的邓智宁,一位在机关工作多年的公文处理专家。他深知公文排版的重要性,经过深思熟虑和实践积累,为大家带来这份全方位的公文排版攻略。
公文,作为机关沟通的核心工具,其排版质量直接关系到信息的传达效率。邓智宁指出,一份规范的公文应分为三部分:版头、主体和版记,而页码则位于版心之外。
关于具体的排版技巧,邓智宁详细介绍了以下几点:
1. 公文用纸需采用GB/T 148规定的A4型纸。
2. 版面设计需遵循一定标准,如天头(上白边)为37mm±1mm,订口(左白边)为28mm±1mm,而版心尺寸为156mm×225mm。
3. 字体和字号方面,如无特殊说明,公文格式各要素一般使用3号仿宋体字。
4. 每面通常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并充满版心。
5. 公文中文字颜色应为黑色。
在装订方面,公文应左侧装订,确保不掉页,两页页码之间的误差不超过4mm。邓智宁还详细描述了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的标注方法,以及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版头中的分隔线、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附件说明等的排版细节。
他强调,发文机关标志应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颜色为醒目的红色,并使用小标宋体字。发文字号应居中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标题一般用2号小标宋体字,编排在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位置,要求词意完整、排列对称。
邓智宁的这份攻略详细、生动,不仅具有指导意义,而且易于理解。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公文处理人员来说,这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在正式的公文之中,印章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当公文需要加盖印章时,成文日期通常会被巧妙地安排在右侧,与印章和谐统一。红色的印章显得庄重而权威,绝不允许出现空白印章。当只有一个机关发文时,发文机关的署名会在成文日期之上居中排列,而印章则端庄地覆盖在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之上。联合行文时,各发文机关的署名会按照顺序整齐排列,同时印章也会一一对应,整齐地压在发文机关署名上。每一枚印章都会排列整齐,既不会相互接触,也不会超出公文的版心,确保整体美观。
对于那些不需要加盖印章的公文,单一机关行文时,发文机关署名会在正文之下居中排列,成文日期则位于署名之下。若是联合行文,主办机关的署名会首先编排,其余机关署名依次跟随。
当公文加盖有签发人的签名章时,场景又有所不同。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签发人签名章会出现在正文下方,左空二字标注签发人职务。联合行文时,各机关的签发人职务和签名章都会整齐排列。
公文的成文日期中的数字遵循一定的规范,年份全称标注,而月、日则避免使用虚位数字。这样的规定确保了日期的清晰和准确。
附件是公文中的重要补充材料,应当单独编排,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附件的标题和顺序号都有严格的规定,以确保与正文的表述一致。附件的格式要求与正文保持一致。如果附件无法与正文一起装订,则会在附件的左上角标注公文的发文字号以及“附件”字样。
版记中的分隔线同样重要。首条和末条分隔线使用粗线,中间的分隔线则使用细线。这样的设计不仅增强了公文的整体美感,也提高了阅读的清晰度。
抄送机关的信息使用特定的字体和格式编排,位于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之上。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的排列也有明确规定,确保了信息的准确传达。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是公文的最后部分,使用特定的字体和格式编排在末条分隔线之上。页码则是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特定的字体和格式编排在公文底部,确保读者可以方便地查阅每一页。
在公文中,计量单位、标点符号和数字的用法也有严格规定。这些细节的规范处理确保了公文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公文处理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对信息的尊重和重视。在公文制作中,关于计量单位、标点符号和数字的用法,需遵循严格的标准规定。为确保公文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并准确应用GB 3100、GB 3101和GB 3102等相关标准。
在信函格式方面,发文机关的标志使用至关重要。标志通常以发文机关的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呈现,居中排布,距离上页边30mm。推荐使用红色小标宋体字,以增加辨识度。当联合行文时,主要使用主办机关的标志。在发文机关标志之下,需印制两条红色双线,线的长度和位置都有明确规定,以确保版面的整齐和美观。关于份号、密级、保密期限和紧急程度的标注,应顶格居版心左边缘编排。标题的位置也要适中,需与其上一个要素保持两行距离。
纪要格式也有其特定要求。纪要标志由特定词汇和发文机关名称组成,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35mm。出席人员的名单以特定的字体和格式进行标注,显示出会议的正式和严谨。请假和列席人员的名单则按照相应的格式进行编排。
公文标题的标注要规范,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不能缺项。标题应准确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使用正确的文种,做到精炼且主旨明确。标题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也要规范,除特定的标点符号外,其他标点不能在标题中随意使用。
具体的页面设置也不可忽视。页边距、纸张大小和版式等都需要根据规定进行设置,以确保公文的整体美观和规范性。
(4)文档样式的设定
为了开始我们的公文制作之旅,我们要选择“文档网格”标签。在这里,我们要为文本穿上“中文字体”为“仿宋”的衣裳,并为其挑选合适的“三号”字号。只需轻轻一点击“确定”按钮,这些设定就会生效。
(5)版心设置与网格调整
进入“文档网格”标签后,我们要选定“指定行网格和字符网格”。为了让每页文字更加和谐、有序,我们设定每页有“22”行,每行包含“28”个汉字。这样的设置使得版心完全符合国家标准,以三号仿宋体为基准,字体优美、易读。
(7)文号的精致制作
文号是公文的独特标识,因此其制作不可忽视。平行文或下行文的文号需以三号仿宋字体居中显示,位于发文机关标识下空二行的位置。而上行文的文号和签发人则有自己的特定格式要求。注意,文号中必须使用六角符号,这一细节为公文增添了专业感。
36. 公文正文排版艺术
公文正文是文件的核心部分。内容可以根据需求直接录入或复制。但无论内容如何,排版都必须遵循国家标准。标题需以2号小标宋字体居中展示,主送机关则用三号仿宋字体居左顶格排列。正文、文种结构层次等也有各自的格式要求。附件、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等细节部分更是体现了公文的严谨性和专业性。
37. 版记制作详解
38. 打印设置指南
为了确保公文打印的整洁与规范,我们需要进行特定的打印设置。选择“文件”菜单中的“打印”选项,然后设置奇数页进行打印。接着,将打印完毕的奇数页文件的空白背面按顺序叠放,再放置打印设备送纸盒,最后设置偶数页进行打印。这一系列的步骤是确保公文打印质量的关键。
上述版面设置是制作各种公文的基础,也是输出规范红头文件的关键。为了方便理解,还附上了详细的公文格式图解说明供大家参考学习。每一份公文的制作都是对严谨、规范工作的体现,希望每一位参与者都能认真执行,展现出机关的专业形象。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图解
第一章 总则
一、引言
为了适应中国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需求,推进公文处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我们特别制定了本条例。
二、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
三、公文定义与重要性
党政机关公文是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重要工具,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它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的关键途径。
四、公文处理原则
公文处理工作应遵循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则。
五、组织机构与职责
各级党政机关应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应设立文秘部门或专人负责公文处理工作。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厅(室)主管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并对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第二章 公文种类
六、公文的种类与用途
1. 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2. 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做出决策和部署等。
3. 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等。
4. 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重大事项。
5.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
6.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
7.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8. 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等。
9.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等。
10.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11.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12. 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13. 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14.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继续展开剩余部分) 接下来是第三章公文格式的内容展开说明。公文格式是公文处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确保了公文的有序性和规范性。本章节详细描述了公文的基本构成及其格式要求。一、公文构成 公文的构成包括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等要素,这些要素确保了公文的基本信息和安全保密性。二、格式要求 公文的格式要求是为了确保公文格式的统一和规范,使公文在处理过程中能够迅速被识别和阅读。在本章节中,详细说明了公文的格式要求,包括标题、正文、附件说明等部分的格式规范。三、实例展示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公文格式,本章节还提供了实例展示,展示了公文的实际样例和格式应用方式。通过这些实例展示,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公文的格式要求和应用方式。《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图解》是一本关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全面指南,它详细描述了公文处理的基本原则、种类和格式要求等内容,为各级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和帮助。通过学习和应用本条例图解的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公文处理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公文处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公文处理是一项严谨而重要的工作,其格式和行文规则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涉密公文需要根据涉密程度进行明确的标注,如“绝密”、“机密”、“秘密”等,以确保公文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除此之外,紧急程度的标注也是公文处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公文的送达和办理时限。公文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和规定,如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等,这些都为公文的正式性、规范性和准确性提供了保障。在公文版式方面,严格按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执行,使用的汉字、数字、外文字符、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也都遵循相关国家标准和规定。在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并用汉字和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以体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公文用纸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型,确保公文格式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在行文规则方面,公文行文应当确有必要,讲求实效,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行文关系则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行文。向上级机关行文时,需遵循一定的规则,如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等。向下级机关行文时也有相应的规则需要遵守。这些规定和标准的实施,不仅确保了公文的正式性、规范性和准确性,也提高了公文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在公文处理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严谨和细致的工作态度,确保公文的顺利传递和处理,为党政机关的决策和执行提供有力支持。公文处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严格按照规定和标准进行操作。从公文的格式要求、版式、行文规则等方面,都能看出其严谨性和规范性。这些规定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公文处理的效率和质量,也为公文的传递和处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关于公文处理的规定
第一章 引言
为了加强党政机关公文管理工作,确保公文的高效、准确传递,特制定本规定。本规定明确了公文的种类、行文规则、公文拟制、办理等各个环节的要求和程序。
第二章 行文规则
同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在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属于党委、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应当各自独立行文,不得联合行文。党委、的部门依据职权可以相互行文。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第三章 公文拟制
公文拟制是公文处理的重要环节,包括公文的起草、审核、签发等程序。公文起草应当符合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并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实事求是。公文应当内容简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练。涉及其他地区或部门的事项,必须征求相关意见,力求达成一致。机关负责人应当主持、指导重要公文起草工作。
第四章 审核与签发
公文文稿在签发前,需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包括行文理由、内容、格式等。需要发文机关审议的重要公文文稿,审议前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初核。经审核不宜发文的公文文稿,应当退回起草单位并说明理由;符合发文条件但内容需修改的,由起草单位修改后重新报送。公文应当经本机关负责人审批签发,重要公文和上行文由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
第五章 公文办理
公文办理包括收文办理、发文办理和整理归档。收文办理主要包括签收、登记、初审、承办、传阅、催办和答复等环节。对收到的公文应当逐件清点,核对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并注明签收时间。对公文的主要信息和办理情况应当详细记载。初审的重点是是否应当由本机关办理,是否符合行文规则等。经初审不符合规定的公文,应当及时退回来文单位并说明理由。紧急公文应当明确办理时限,承办部门对交办的公文应当及时办理。公文的办理结果应当及时答复来文单位,并根据需要告知相关单位。
第六章 附则
本规定旨在提高公文处理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公文的准确传递和办理。各级党政机关和相关部门应当严格执行本规定,加强公文管理,提高公文处理水平。公文办理程序及其管理
第一章 引言
公文,作为党政机关传达决策、推动工作的重要工具,其办理程序及管理规定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明确公文办理的主要程序及其管理规定,以确保公文的高效、准确、安全传递。
第二章 发文办理
发文办理是公文传递的起始环节,主要程序包括:
一、复核:公文在签发前,需进行审批手续、内容、文种和格式的复核。如需要实质性修改,应报原签批人复审。
二、登记:复核后的公文,需确定发文字号、分送范围和印制份数,并详细记载。
三、印制:确保公文印制的质量和时效,涉密公文应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印制。
四、核发:公文印制完毕后,需检查文字、格式和印刷质量后分发。
第三章 涉密公文传递
涉密公文关系到国家和机关的安全利益,其传递方式包括:
一、通过机要交通、邮政机要通信等方式进行传递。
二、通过密码电报或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传输。
第四章 公文归档与管理
一、需归档的公文,应根据档案法律法规和机关档案管理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并归档。
二、党政机关公文由文秘部门或专人统一管理。
三、公文确定密级前,应采取保密措施。确定密级后,应严格按所定密级管理。绝密级公文应由专人管理。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新变化,新细节,引领公文处理新时代
自2012年7月1日起,《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正式施行,替代了1996年和2000年的相关条例和办法。这一新条例对于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与之前的办法相比,《条例》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和细节,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公文处理概念更科学
新条例对公文处理的概念进行了更为科学的界定。按照公文办理的工作流程,将公文办理工作概括为"拟制、办理、管理"三个相互关联、有序衔接的环节。其中,"拟制"包括了"起草、审核、签发"等环节,将整理(立卷)、归档划归至公文办理范畴。
二、公文种类更丰富
新条例中,公文的种类更为丰富,增加至15种。其中,新增了"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和"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重大事项),同时将"会议纪要"改为"纪要"。
三、公文要素有调整
新条例对公文要素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份号"、"发文机关署名"、"页码",减少了"主题词"。对涉密文件、紧急公文、联合行文、公文标题等有了明确的规定。
四、行文规则更具体
新条例对行文规则进行了更为具体的规定。例如,向上级机关行文应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党委、的部门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时需经本级党委、同意或授权。"请示"应当一文一事,并提出倾向性意见。
五、文件签发程序更规范
新条例规定,重要公文和上行文由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党委、的办公厅(室)根据党委、授权制发的公文,也有明确的签发规定。
六、公文办理环节更简明
新条例中,公文办理环节更加简明。收文办理环节增加了"承办"和"传阅"环节,并对这些环节做出了具体规定和要求。发文办理环节则减少为四个,使公文办理更加高效。
七、公文管理更严格
新条例对公文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例如,明确了党政机关公文由文秘部门或专人统一管理,并设立了机要保密室和机要阅文室。对复制、汇编机密级、秘密级公文也做出了明确详细的规定。
对照新条例,我们在公务员考试之路的新浪博客中发现,工文办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与新要求不一致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明确密级及保密期限、明确紧急程度等。这些细节的把握对于正确处理和传输公文至关重要。
在繁忙的审计工作中,有时任务繁重且时间紧迫。在安排部署工作发文时,文件的紧急程度至关重要。为了迅速传递重要信息,文件上必须明确标注紧急程度,规范用语的使用尤为关键。对于特急、加急的文件,应当使用“特急”、“加急”等明确标注,而在电报上,更需细致区分,使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等用语,以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
在公文规范中,《条例》对发文标志有着明确要求。发文标志是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上“文件”二字组成,联合行文时,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或单独使用主办机关名称。对于一个部门或单位,发文标志的统一规定至关重要,究竟是使用发文机关全称还是使用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两字,必须统一执行,消除歧义。
签发人的落实也是《条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重要公文和上行文,必须标注签发人姓名,以确保责任明确。
在文件标题方面,规范同样重要。文件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文件标题过长,有时容易忽略发文机关名称,亟需统一规范。在文件落款方面,《条例》要求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但在现实中,由于需要加盖单位公章或文件头上已有发文标志,往往只署发文日期而忽略发文机关,这也是需要改正的地方。
《条例》还规范了成文日期、删除了主题词一栏,并严格规定了上行文的报送程序。至于文件的字体、字号、版式等,则按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执行。
在《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中,对公文用纸的技术指标、幅面尺寸、版面要求等进行了详细规定。这些规定确保了公文的格式统一、规范,提高了公文的质量和效率。该标准还定义了一些术语,如字、行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公文格式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公文的各种印制装订要求以及格式编排规则,旨在确保公文的专业性和规范性。让我们一步步深入了解。
关于版面设置,每面通常排布22行,每行约28个字,并撑满整个版心。文字颜色默认为黑色,除非有特别说明。
接下来是印制装订的要求。制版要求版面清晰,字迹清楚,尺寸精确,误差控制在不超过1毫米的范围内。印刷采用双面印刷,页码对齐精确,油墨色泽饱满。装订方面,公文应左侧装订,不掉页,误差不超过规定的范围。对于骑马订或平订的公文,订位、钉脚都有明确的标准要求。包本装订的公文则要求封皮与书芯吻合、包紧、包平、不脱落。
接下来是公文格式的各要素编排规则。将版心内的公文格式各要素划分为版头、主体和版记三部分。其中,版头是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以上的部分;主体是红色分隔线以下至末页首条分隔线以上的部分;版记则是末页首条分隔线以下的部分。页码则位于版心外。
接下来详细介绍一下各部分的编排规则。首先是版头部分,包括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等要素。份号使用阿拉伯数字顶格编排在左上角;密级和保密期限使用黑体字顶格编排;紧急程度也使用黑体字编排在左上角。发文机关标志居中排布,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颜色为红色。联合行文时,主办机关名称应排列在前。
接着是主体部分,包括标题、主送机关和正文等要素。标题使用小标宋体字居中排布;主送机关居左顶格编排;正文使用仿宋体字编排,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
公文的印制装订和格式编排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标准,以确保公文的专业性、规范性和清晰度。这些细节的把握,不仅体现了公文处理的严谨性,也展现了处理公文者的专业素养和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关于公文格式的处理与要求
一、附件说明
若公文存在附件,应在正文下方空两行,左空二字的位置编排“附件”二字,其后使用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存在多个附件,则按附件的先后顺序,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的顺序号(例如,“附件1:XXXXX”)。附件名称如果过长需要换行,应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
二、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
对于加盖印章的公文:
1. 成文日期通常右空四字编排,印章使用红色,且不得出现空白印章。
2. 单一机关行文时,发文机关署名一般在成文日期之上、以成文日期为准居中编排,印章端正地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联合行文时,各发文机关署名按照发文机关顺序整齐排列,印章一一对应、端正居中下压。
对于不加盖印章的公文:
1. 单一机关行文时,在正文下方空一行右空二字的位置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再下一行编排成文日期。联合行文时,先编排主办机关署名,其余发文机关署名依次向下编排。
2. 如果公文需要加盖签发人签名章,则在正文下方空两行右空四字的位置加盖,签名章左侧标注签发人职务。联合行文时,先编排主办机关的签发人职务和签名章,其余机关依次向下编排。
三、成文日期中的数字
使用阿拉伯数字全年、月、日,年份应标全称,而月、日不编虚位。
四、附注
如有附注,应在成文日期下一行,左空二字并加圆括号编排。
五、附件
附件应当另面编排,并在版记之前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附件的格式要求与正文相同。“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使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附件标题居中编排在第三行。如果附件与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标注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加上“附件”二字及顺序号。
六、版记
版记中的分隔线与版心等宽,首条和末条分隔线使用粗线,中间的分隔线则为细线。抄送机关使用4号仿宋体字,位于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之上,左右各空一字。“抄送”后加全角冒号和抄送机关名称。如有主送机关,其位置在抄送机关之上,两者之间不加分隔线。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使用4号仿宋体字,位于末条分隔线之上,具体位置和格式如上述。如果版记中有其他要素,应当用一条细分隔线与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隔开。
七、页码
页码一般使用4号半角宋体阿拉伯数字,位于公文版心下边缘之下,数字左右各放一条一字线。一字线上距版心下边缘7mm,单页码居右空一字,双页码居左空一字。
以上所述,是对公文格式的具体要求和说明,以确保公文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公文版式与规定
在公文的世界里,每一份文件都有其独特的呈现方式,如同世间的独一无二。其版式与规定,既体现了规范性,又蕴含着对细节的追求。
当公文的版记页出现空白页时,不必担心,因为这种空白页和版记页都不会被编排页码。这就像是为公文留下一些“呼吸”的空间,体现了公文的宽松与舒适。
说到公文的附件,当它与正文一起装订时,页码应当连续编排,就像公文正文一样,不容许有任何遗漏。
至于公文中的计量单位、标点符号和数字的用法,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计量单位的使用应符合GB 3100、GB 3101和GB 3102(所有部分)的规定;标点符号则应符合GB/T 15834的规定;数字的用法则应符合GB/T 15835的规定。这些都是为了确保公文的准确性。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公文的特定格式。如信函格式,发文机关标志使用发文机关的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并居中排布。在发文机关标志下,还有红色双线作为装饰和分隔,这些双线的设计不仅美观,还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命令(令)格式、纪要格式等也有其独特之处。例如,命令格式中的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加“命令”或“令”字组成;纪要格式则包含纪要标志、出席人员名单、请假和列席人员名单等要素。
关于式样部分,为我们呈现了A4型公文用纸页边及版心尺寸、公文首页版式、联合行文公文首页版式、公文末页版式等图解。这些详细的图解,如同公文的指南,为我们提供了直观的参考。
每一份公文,都是一份严谨与细致的结合。它的版式与规定,不仅体现了其规范性,更展现了制作公文的匠心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