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名城满城县
历史悠久的抗战名城满城县
满城县,一个因金缕玉衣而享誉四方的地方,同时也有着草莓和磨盘柿之乡的美誉。这片占地658平方公里的土地,养育了约39万人口。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京津石三角的中心,作为保定的卫星城,它背倚太行,俯瞰平川。满城古时为燕南赵北的交通要道,历史上经历了多次行政变迁。
红色记忆中的功勋岁月
保定是我国北方建党较早的城市之一。满城,这片土地在抗战时期更是充满了红色的热血与激情。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保定形势迅速变化。1922年,中国的组织在这里建立。受保定革命潮流的影响,满城的广大受压迫、受剥削的群众渴望摆脱困境,寻找一条求生之路。当时,一些进步青年如王茂臣等,在保定等地的学校读书,他们回乡宣传的先进思想,传播马列主义,为满城党组织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1926年,王茂臣在王辛庄村建立了满城县的第一个党组织,此后满城党组织逐渐发展。在侯薪和刘元士的整顿下,满城特支成立。面对反动派的打压,党组织与当局展开了斗争,拯救同志,组织各种斗争,为满城县组织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烽火岁月中的英勇抗战
1937年,随着抗战的爆发,满城县成为了重要的抗日根据地。地下党员在这里组织抗日武装,成立满城抗日游击队。八路军115师骑兵营也在县内开展游击战争。为保障民兵对敌斗争的需要,还组建了满城修械所。
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县西部山区根据地的民兵组织继续活跃。石井地道战更是声威赫赫,石井民兵小队多次与日军交战,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他们不仅毙伤大量日伪军,还缴获了大量武器,多次受到表彰和奖励。
1945年,在八路军的配合下,一分区新编第二团打响了解放满城县城的战斗。经过激战,他们成功解放了满城县城。
满城县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有着英勇的抗战历史。这里的人们为保卫家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与牺牲。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热血与激情,每一个英雄都值得我们去铭记和尊敬。在历史的洪流中,县委书记李陶庭、县长陈希以及武装部长刘云等领导人物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力与决心。他们动员并指挥了超过一千名民兵,负责战场救护、运送弹药以及给养保障工作,与部队并肩作战攻城。在这场战斗中,民兵常汉臣与南和更是毫不犹豫地自告奋勇加入爆破组,勇敢地执行爆破城门的艰巨任务。
在19XX年9月18日下午的激战中,县城终于被英勇的军民攻破。这场胜利来之不易,除了部分日伪军逃往保定之外,伪警备队和特务队的大部分人员都被歼灭。还俘获了伪县长以下的军、警、宪、特人员的大部分。
满城不仅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更是红色旅游资源的聚集地。在这里,游客可以参观抱阳山烈士陵园、慈家台村杨成武部队驻地旧址等红色旅游景点。其中,黄甫俊烈士墓、肖德顺烈士纪念碑以及黄崖山战斗遗址等景点融合了自然风景和革命历史,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也能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陶冶情操。
这里不仅有壮观的自然风光,更有革命先烈们英勇斗争的足迹。每一个景点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刻的教育意义,让人们在游览的过程中感受到革命精神的传承和红色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