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灭亡后黄皓又是什么下场 正史和演义的区别有多大
深宫之中,暗流涌动,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跟随迷奇闻网小编的脚步,一同。
在蜀汉的后期,宦官黄皓欺瞒君主,祸害国家,使得国家动荡不安,民生凋敝。公元263年,邓艾将军另辟蹊径,避开了重重险阻,直抵蜀汉腹地。他的铁蹄踏过江油,战过绵竹,直至成都城下。
此时的蜀汉朝堂,乱作一团。有人提议投奔盟友东吴,有人主张南迁,还有人誓要与成都共存亡。在这关键时刻,投降派谯周挺身而出,他以犀利的言辞反驳了众人的提议,认为投降是唯一的出路。后主刘禅在听了谯周的话后,决定开城投降。
当刘禅率领太子诸王及六十名大臣出城投降时,邓艾扶起后主,亲自解开了他们的束缚。进入成都后,邓艾为了稳定局势,对刘禅及群臣都给予了宽容的处理。对于祸国殃民的黄皓,邓艾虽然对其不满,但也并未立即处罚。
黄皓并未因此逃过一劫。邓艾进城后,听闻了黄皓的奸诈行为,准备将其处死。黄皓见状,惊慌失措,但他迅速冷静下来,凭借多年的积累,拿出一部分金银珠宝来贿赂邓艾的亲信。他成功地获得了赦免,保住了自己的项上人头。
黄皓的运气并未持续下去。在蜀汉灭亡后,他跟随刘禅来到洛阳。司马昭对黄皓的祸国行为十分不满,最终将他以祸国殃民的罪名处死。
但在正史上,黄皓的结局与小说中描述的并不完全相同。据《三国志·董允传》记载,邓艾进入成都后,虽然听闻黄皓的奸险行为,但在黄皓贿赂了他的亲信后,便饶过了他。此后,关于黄皓的记录在历史上便消失了。
黄皓可能跟随刘禅来到洛阳,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也可能选择退隐,过上平静的居士生活。毕竟,司马昭已经绕过了刘禅,对于一个小小的宦官,自然也不会过于计较。但不论如何,黄皓的一生都充满了阴谋与算计,最终的结果也是善恶有报的一种体现。
《三国演义》中的黄皓结局是罗贯中为了表达“恶有恶报”的思想而虚构的。实际上,历史与小说之间的差异甚大,我们在阅读时应当加以分辨。